南充拼团购房50群(148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231人申请入群

水皮:自媒体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

发布时间: 2016-12-22 11:50:37

来源: 新浪网

分类: 业界访谈

605次浏览


由《华夏时报》主办的“2016中国经济媒体领袖秋季峰会”于2016年11月23日—25日在东莞举行。《华夏时报》总编辑水皮出席并致辞。他表示,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,估计未来还会大幅度改变我们的生活,如今,自媒体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,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客户对自媒体的价值的重视也越来越高。对于今后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话语权能有多少分量的问题,他表示很担心。

以下为发言实录:

各位下午好!今天致了两次开幕词,因为上午有一个闭门会,说是闭门会但是对大家也开放,讨论的话题稍微专业一点,主要是区块链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和开发。当然互联网金融是大家躲不过去的一个命题,我们这一次媒体峰会聚焦互联网金融也是顺应,我刚才上台之前想拿着手机上来,手机已经改变了我们现在的生活,我估计还得大幅度的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。

上周我在南京一个欧洲的代表团跟南京江北新区的领导在谈判5G工厂的落户,5G,我说5G跟4G有什么区别?老外就说,区别太大了,你要看部电影下载一个什么东西,分的事情。手机运用的感受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,你的体验会非常非常好。

我想其实手机已经成为我们一个接受终端,真正的移动的接受终端。我们做内容的,就必须得呼应它而变化,我们以后肯定是在手机上,寻找到我们的接受者,不管是观众也好、听众也好、读者也好,大家也是通过手机,来跟别的人联系,跟别的组织联系,跟社会联系。当然也包括跟我们这些媒体联系。

我们的话题同样离不开移动终端,互联网金融也离不开移动终端。所以媒体作为传统的一个中介,更有必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。这多多少少包含了一些我对未来传播工具和形态的一个看法,不见得完全正确。

因为,如果我们仅仅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看问题,可能会相对视线偏窄一点,这也是我们传媒业,这么多年一直来说转型,但是到现在基本上越转越没型的一个过程。我们媒体峰会前面办了八年,变化其实非常大。每一届都有一点点小的变化,最后会发觉变化非常大。什么变化?第一届我们基本上请的都是传统主流媒体,就是报纸的老总。慢慢我们后来增加了来自网络、网站的这些老总。到了现在,待会儿我们分论坛讨论我们也可以注意到,来的大批的是我们的自媒体的兄弟姐妹们。

早年间我对自媒体也有自己的偏见,因为我出于主流媒体或者出于传统媒体的角度来看自媒体,一定是带着有色眼镜的,我觉得自媒体自娱自乐是可以的,但是你要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,恐怕不太现实。但是,现在的情况市场会教育我们,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一种偏见。因为当自媒体,它当然会有一个野蛮生长,也有一个淘汰的过程。但是如果它到了一定程度,积淀下来的这些自媒体,在网络上的影响力,跟我们传统媒体其实已经不相上下了。我现在很担心的是,今后我们传统媒体,我这里不给它定义主流不主流,传统媒体以后在网络上的话语权,还能有多少分量的问题?

因为在我的观察中间,自媒体的话语权是越来越强,对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。那么我们的客户,对自媒体的价值的重视,也越来越高,这是我们观察到的。我刚才跟一些嘉宾也在沟通商量,我们后面可以考虑,成立一个类似财经自媒体的自律组织,或者说是一个经济共同体,或者说是一种联合体,一种联盟。对外需要做一定的组织串联,当然也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,我们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,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。但自己我们也可以交流经验,共同提高。最大的放大我们在金融客户,或者说是奢侈品客户,或者在汽车客户,地产客户这边的商业价值,广告价值,响应是比较热烈的,因为我们规模也不想做得特别大,有个十来家,我们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强的,社会认知度比较高的,绝对靠谱的,还不是相对靠谱的,绝对靠谱的这些活跃的财经评论媒体组成这么一个方阵,我们最近就在筹备这些事情,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,当然更希望得到大家的合作。

屏幕上放的是我们自己的一点实践,用这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以下。华夏时报是一个传统的媒体,我们改版改了六年,稍微赶上传统媒体的一点尾巴尖,2006、2007、2008、2009年,后面大家知道整个媒体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是华夏时报的实践,本身是在不断的适应这种变化,有的时候稍微超前一点点,做了一点布局。这些数据也不完全精准,就是一个大概,华夏时报的20万意味着华夏时报过去的发行量,真人面前不说假话,在座也有很多媒体的朋友也知道,这个数就是个印数,在印场一查就查到了,现在差不多,可能明年会更少一点,我们压缩纸制的发行量。华夏理财是一本杂志,我们跟读者一起出的杂志,有5万的发行量。

2.92亿,这是我个人水皮杂谈的视频节目,一年下来的播放量是2.92亿人次,这个数字跟我们的报纸没法比,跟杂志也没法比,的确算是新媒体的影响力。现在水皮杂谈视频有日播版也有周播版,日播版每天上午9点我就录了音频,我们的同事给制作配成视频,还有很多动漫、图片,品质还是有一定的保证,短视频的录制质量有问题,所以品质感没那么强,这是影响它推广的很重要的原因。因为现在短视频太热了,所以以我的感受和经验来看,在品质上面还是要有保证的。不然它走不远,这是一方面。

周播节目相对传统一点,我完全现场录了一个,时间偏长。我最近也在跟大家沟通,我觉得15的片长,在手机上看这个东西太恐怖了,赶快砍,3个板块现在砍成2个板块,最好控制在7、8了不得了,那得特别喜欢你的人才能看7、8。一般情况下,做视频千万不要超过3分半,最好3以内。这是看你视频的人的耐心的极限,当然除非你是习老大那样的角色,5大家该看还得看,否则一般近景的演说或者评论,绝对不要超过3,我知道有一些朋友也在开始要做视频,这是我们的体会。

微信公众号,16%是水皮杂谈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,内行知道是相当高的,一般10万加以上的大号打开率5%—10%,我们杂谈的黏性还是非常好的,昨天晚上我们选了十位粉丝过来,都从全国各地过来的,自费过来的,我们也没有给人家承担交通费用,每天跟着走,这当然我的劳动强度会稍微大一点。我刚才说视频有热播,微信公众号我们也充分利用起来了,每天晚上或者下午,就晚上的时候,我们有一版热播的,这中间除了我写文章之外,比如说今天股市收盘之后,我就会有一个对整个市场的个人观点的评述。

当然这只是一部分,会有前景的描述,然后我个人的评论,反正供大家参考。这样培养了读者的黏性,所以它的打开率很高。我们确切的数字不是最高的,公众号并没有过百万,因为以前没有做推广。确切的32万,32万多一点,但是我的打开率是16%,所以日均的阅读,每天的日均阅读,并不全是我的文章,在5万左右,周末的话可能相对高一点,因为有我的专栏出现。

微博是625万,我也不太信,为什么?因为早年间微博推广的时候估计有不少僵尸粉,所以这个数字很高,高到有点离谱的程度,但是也还算是相对活跃。大霄在下面,他的粉丝数没有我高,但是他的活跃度跟我一样,所以我们俩一起当选新浪微博所谓十大财经微博,我靠名还比较前一点,但是这个数字是偏高的。如果真的是625万,真的是活跃粉丝的话,那不得了。

126万是新浪一直播的一个记录,我不知道现在这个记录打破没有?所谓直播同时在线的是126万。所以现在很多大机构也跟我们在讨论这种新的合作模式,利用直播。比如说平安开半年报或者年报的新闻发布会,台下也坐了很多记者,然后他在上海有会场、香港也有会场,总经理们、董事长们介绍完之后,关键要传播,过去的传播是通过记者第二天发稿,或者电视台晚上发新闻。但现在新浪开通一直播这种手段和形势,现场就可以评述和播,所以这是一种新的形势。同时在线有45万人,不是一个休息的,是一个工作日、交易日同时做直播,可以有45万人,所以这个方式我也可以推荐给我们的金融客户和在座的各位,真的你们回去可以报告老板,现在这种形式对于我们传播和推广,非常有效,这个是网络直播。我们的品种还挺齐全,我刚才跟郑总也说我们做的特别杂。

财经快车是什么?8亿是什么概念?我们买断了高铁上面的视频财经节目。你们在高铁上面看到的财经快车,他的电视屏上,基本上每一趟都有一档财经节目,那个财经节目是我们提供的。当然这个时间段也统统归我们,有谁愿意包的,金融机构包的,就完全可以包走,完全放你的产品也可以。以前最早是工商银行包了大概1个月还是一个季度,我们也没搞清楚。这个也是我们新的一个服务手段。

最后一个是我们的老本行,荧幕贴片,过去我们做万达电影起家的,我们6年前就做万达电影,今年我们把电影代理权交给他们自己电影做,我们只做大客户电影,现在我们买断中国进口贴片的代理权,我们每年进口35—37部所谓大片,大片前面跟着贴片走的广告,广电总局只许中影经营,我们从那边买断,这个市场价值还是比较大的,保守估计我们至少有5亿的营收规模。

大家知道电影很热,非常热。但是你们不知道的一个数字,全年放300部电影,一半的票房是进口贴片贡献的,进口贴片30部,所以10%的电影提供了50%以上的票房。所以同样做院线广告、电影广告的,单价成本也是最低的。

这个是我们综合的服务手段,打包的资源,就是一个字“杂”,我看这些数字我也头疼,当然就看我们的客户需求,对哪一块感兴趣的,我们就专门设计。这就是我的一个想法。

是一个什么实践?我是希望把传统媒体转型,跟视频这个新的形态结合起来,然后把大众媒体这种形态,跟现在大家活跃的自媒体的形态结合起来,我是想把两者做个结合,单纯媒体做转型,我觉得没有成功的路径可以走,因为说媒体转型,转了将近十年了,我们看越转越没型,为什么?因为现在传播的环境发生变化了,变革了。我以前说过媒体转型,要么加交易,要么加娱乐,否则纯粹媒体变媒体,没有价值。

为什么?因为手机的出现,智能终端的出现,已经把媒体作为中介的价值贬到最低,现在我们在座的金融机构也好,政府部门也好,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,都有自己的微博,你知道微信公众号关注度最高的是谁?中纪委的微信公众号,中纪委都不用等晚上7点上新闻联播,晚上6点半他就公布今天又查处谁了,然后关注率极高,他本身就是传播媒体,你说还还需要我们这些媒体吗?不需要,所以如果媒体只起一个中介机构,价值是非常低的,养不活我们这些人,所以我们必须加交易,必须加娱乐,怎么加?路径是不一样的?也不可能都做成平台,我们的选择是做内容,运用新的方式,新的手段做内容,当然华夏时报的探索有他的特殊性,很多媒体未必像我们这么有宽松的空间,我们仅仅是一种方式,提出来供大家参考,开幕致辞太长了,我再说下去都不好意思了,谢谢大家!

责任编辑: zhouzhihang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